葛项寺遗址东·西三层石塔 : 林 宰 完

758年,拥有完美比例的双塔在金泉葛项寺内建成。发愿者为新罗第38代王—元圣王之母继乌夫人朴氏及其兄妹。他们当时是怀着何种迫切的心愿修建了这两座塔已不得而知。塔建成的27年后,继乌夫人成为皇太后,此后三位发愿者被记载于塔上。

 葛项寺遗址东西三层石塔,统一新罗758年,高4.3米,第99号国宝

葛项寺遗址东西三层石塔,统一新罗758年,高4.3米,第99号国宝
可与释迦塔相媲美的完美比例

新罗统一三国后,石塔的样式也产生了巨大变化。新罗和百济原有的各具特色的石塔样式合二为一,形成了全新的造型。7世纪末左右,建于庆州的感恩寺和高仙寺内的三层石塔就是其中的代表。这些石塔巍峨雄伟,稳重挺秀,象征了统一王朝的威严与权威。直到底层塔身石头上端为底边长的三角形结构,令石塔更显稳重。每层间的高度和顶部都按照一定比例,呈现逐层递减的视觉效果。

但是,统一新罗初期石塔的稳重感和雄壮感随着时间的流逝,发生了快速的变化发展,石塔的比例也变得细长起来。塔的规模变小,以石头搭配堆砌的方式成为主流,变得更有效率性。底边长的三角形结构逐渐蜕变为底边短的结构。到了8世纪中叶,新罗历史上最美丽的石塔建成。这座石塔下部为正三角形结构,逐层呈现出精妙递减的特点。“释迦塔”就是采用了这种比例的代表性石塔,这些石塔在当时的新罗都城—庆州和地方都极为盛行。

 释迦塔,统一新罗,8世纪中叶,佛国寺,第21号国宝 释迦塔,统一新罗,8世纪中叶,佛国寺,第21号国宝

 释迦塔制图(绘图:米田美代治) 释迦塔制图(绘图:米田美代治)


葛项寺遗址东·西三层石塔(以下简称“葛项寺遗址石塔”)虽有部分构件缺失,但却呈现出可与“释迦塔”相媲美的完美比例,这是因为这座石塔采用了8世纪中叶盛行的比例。

分布在塔表面上的众多钉孔

葛项寺遗址石塔有着与众不同的特点。那就是在整座塔的表面都布满了钉孔,这无论在释迦塔,还是之前修建的普通石塔上都几乎从未出现过。

 葛项寺遗址石塔南侧表面上的钉孔

葛项寺遗址石塔南侧表面上的钉孔

普通石塔出现于7世纪末,至8世纪中叶最终成型。石塔表面凿出钉孔的情况并不多见,通常都是为了在屋盖上悬挂风铎。在建造年代早于这座石塔的高仙寺遗址三层石塔底层塔身上虽然也发现了这种钉孔,但却未能一直盛行。据推测,高仙寺遗址三层石塔上的钉孔主要用于悬挂金属板等装饰物。

采用此种装饰造型的石塔为何会位于庆北金泉的山谷中?铭文中记载这座塔建于758年,石塔基座构件的排列方式及各构件间的比例等都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 。

在庆州,与此塔相似的石塔还有原仁容寺遗址东·西三层石塔。据推测,这两座塔建于8世纪后期,历经悠久岁月的洗礼,如今已倒塌,许多构件也已缺失。不过,屋盖和底层塔身石上还可找到与葛项寺遗址石塔相似的地方。尤其是屋盖上的钉孔排列方式与葛项寺遗址石塔相比,虽存在一些差异,但这两座塔的钉孔均是沿边缘,按照一定间隔贯穿而出,展现了相似的装饰风格 这两座塔表面的装饰还处于发展阶段,从这一点来看,应是修建于高仙寺遗址三层石塔和葛项寺遗址石塔之间的文物,从而填补了这段历史的空白。

石塔表面布有钉孔的示例

石塔表面布有钉孔的示例 1 高仙寺遗址三层石塔底层塔身石
2 原仁容寺遗址三层石塔屋盖石和底层塔身石
3 葛项寺遗址东三层石塔南面屋盖石和底层塔身石

不过,正如前面所说的那样,葛项寺遗址石塔和原仁容寺遗址石塔制作于不同时期。 这一问题自然引起了人们对于葛项寺遗址石塔铭文的雕刻时间及其背景的关注。

 葛项寺遗址东三层石塔基座上的铭文

葛项寺遗址东三层石塔基座上的铭文

“二塔天宝十七年戊戌中立在之,娚女市妹三人业以成在之,娚者零妙寺言寂法师在,女市者照文皇太后君你在,妹者敬信太王你在也。”

《三国史记》中也有关于敬信太王和昭文皇太后的记载,这两人分别指的是元圣王及其母亲。铭文中使用了“王”这一表述,并以讳“敬信”替代了谥号,由此可知铭文应刻于元圣王统治时的785年至798年间。但是为何没有在建塔时,而是在元圣王在位期间谈及与王的关系呢?塔上雕刻的铭文是出自发愿者们之手吗?也许在敬信继位后,其外戚家为表纪念,曾在用于发愿的葛项寺举办过佛事?虽然当时的佛事规模如何已不可知,但是残留在塔上的钉孔和铭文能让我们从中窥之一二。

葛项寺遗址石塔特有的钉孔并非从建塔时就已存在,而是在元圣王在位期间,为凸显表面装饰,重新穿凿出的。据分析,其工艺参考了建于新罗都城附近的原仁容寺遗址石塔等,因此至今为止关于造型上的历史疑团也自然得以解开。

底层塔身石中央粗糙面的处理痕迹

 葛项寺遗址东三层石塔底层塔身部

葛项寺遗址东三层石塔底层塔身部

葛项寺遗址石塔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底层塔身石中央部位被处理得十分粗糙。原本这些粗糙的痕迹应布于不直接袒露在外的部位。这座石塔的底层塔身石中央采用了前所未有的处理方法。

高裕燮(韩国第一代美术史学者)先生首先提出此处原本很可能刻有四天王像或菩萨像等浮雕像。此后,关于这一观点没有人提出过异议。粗糙痕迹十分明显。这些痕迹与前面提到的钉孔均是在研究这座塔时需注意的地方。这是因为葛项寺遗址石塔建成之初,底层塔身石上曾刻有浮雕像。元圣王在位期间,在对石塔再次进行装饰的过程中,极有可能将原有的浮雕去掉,并在原位置上安装了金属板。底层塔身石中央粗糙面上残留的处理痕迹为“石塔表面上的钉孔可能穿凿于元圣王在位期间”这一推断提供了更有力的佐证。

依然留有诸多谜团的葛项寺遗址石塔

葛项寺遗址石塔展现出的完美比例和758年这一明确年份对研究统一新罗时代的石塔而言,是极为重要的资料。除了前面提到的内容以外,这两座塔至今依然留有许多谜团。从几乎为同一时期的双塔内发现的舍利庄严具在形态的细节方面也稍有不同。包括庄严具中发现的准提真言及其出土的位置等在内,今后对石塔进行研究时,依然有很多疑问等待我们去一一解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