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瓷狮子盖香炉和青瓷透刻七宝纹香炉 : 姜 京 男

1123年,北宋宋徽宗派使团前往高丽,徐兢(生卒年不详)便是其中一员。在出使的一个多月时间里,他对高丽各地进行了细心的考察,回国后将所见所闻书之以文字,成书后即为《宣和奉使高丽图经》。此书的“器皿”部分介绍了高丽的各式器皿,尤以“陶炉条”的内容最为引人入胜。

“狻猊出香亦翡色也,上为蹲兽,下有仰莲以承之,诸器惟此物最精绝,其余则越州古秘色、汝州新窑器,大概相类。”

上述内容被誉为是证明了高丽时代陶瓷工艺水平的重要资料。“狻掜出香”是指带有狮形装饰的香炉。当时,徐兢见到在莲花形香炉盖上蹲踞一只狮形瑞兽的香炉后做出了如上描述。香炉釉色为翡色,以精湛的工艺制作而成,徐兢备受赞誉。

目前为止, 国立中央博物馆收藏的青瓷狮子盖香炉(第60号国宝)与此记载最符合。该香炉盖上蹲踞一只狮形瑞兽,焚香的炉身下承三条兽面足。炉中燃之香气可从狮口中缭绕飘出。

狮子双耳下垂,鼻上翘,微张的嘴中露出整齐的牙齿。颈部的鬃毛繁密,狮身光滑。宽扁的狮尾紧贴背部,给人一种沉稳之感。脚部造型也遒劲有力,尽显猛兽的气势。尤其是瑞兽胸间悬挂铃铛,右脚紧抓一枚宝珠的造型在高丽时代制作的狮子装饰中也是极为罕见的。

最近,在泰安马岛附近打捞出了与其形态相同的2件狮子香炉,吸引各方关注。眼口耳鼻的形态与整体造型形成一种另类的和谐。其虽与此香炉存在差异,但是从中可知在高丽时代,各式各样的狮子形香炉十分盛行。

 青瓷狮子盖香炉,高丽12世纪, 高26.3 厘米, 第60号国宝 青瓷狮子盖香炉,高丽12世纪, 高26.3 厘米, 第60号国宝

 青瓷狮子盖香炉局部图片 青瓷狮子盖香炉局部图片

除此之外,高丽时代使用的青瓷香炉有着各种形态,其中青瓷透刻七宝纹香炉(第95号国宝)可谓是高丽青瓷乃至整个高丽时代优秀工艺文化的最佳代表。

该香炉由透刻球形盖、莲花形炉身和以三只兔形足支托炉身的方形台盘组成。形态各异的象形物有机结合在一起,组成一件工艺精湛、构思巧妙的佳品。炉盖整体透刻七宝纹,纹样交叉处镶嵌有一个个小白点,增加了装饰性。炉身贴着一片片以模子制成的花瓣,呈现出盛开的莲花形象,花叶上刻着极细的叶脉,令其更显做工精细、考究。

尤其是支托香炉方形台盘的三只兔形足,造型小巧可爱,对提升香炉整体的造型美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尽管只是一件小小的象形器物,但是兔眼却不忘以黑色铁画点出,令眼睛更具机灵聪颖之感,也使青瓷兔仿佛拥有了生命般活灵活现。这件香炉以阴刻、阳刻、透刻、堆花、镶嵌、贴花、象形等所有装饰工艺制作而成,造型华丽,彰显了12世纪鼎盛时期的青瓷形态。

 青瓷透刻七宝纹香炉, 高丽12世纪, 高15.3 厘米, 第95号国宝 青瓷透刻七宝纹香炉, 高丽12世纪, 高15.3 厘米, 第95号国宝

 青瓷透刻七宝纹香炉局部图片 青瓷透刻七宝纹香炉局部图片

高丽时代使用的各式青瓷香炉有力地证明了当时人们喜欢在日常生活中熏香的香文化。熏香的目的可归为三种。其一是保护身体免受蚊虫的伤害;其二是避免衣服散发异味和预防衣蛾的产生;其三是举办宗教仪式或典礼时,为营造出一种神圣的气氛。虽然记载焚香方式的具体资料已几不可见,但是通过寥寥几句的记载,可推测出高丽时代盛行的香文化。

高丽时期的官员、文学家李奎報(1168年~1241年)曾在《东国李相国集》中留下了有关于此的几篇记载。他不仅在诗句中吟诵了冷清的庵内摆放着香炉的静谧景象,也描述了在香气袅袅中,用石鼎烹茶饮用,品尝柑橘的情景。此外,还记载了在酒席上因沉香香气,导致嗓子失声,无法歌唱的内容。 从中可知,除举办正式仪式或宗教活动以外,日常生活中人们在闲暇时熏香也已十分常见。精致的造型和翡色完美融合于青瓷香炉上,使其不仅具有实用性,更具艺术观赏性,展现了美的精髓,堪称高丽青瓷的巅峰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