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笑居士自赞,金正喜 : 李 洙 京

每当身处困境时,就会十分想念能够理解自己的人。那个人可能是家人,也可能是朋友。即使没有血缘关系的牵绊,但是只要身边有着长久以来一直陪伴着自己,理解信任自己的朋友,就能让饱经风霜、备感疲惫的身体和心灵得到慰藉,再次迸发出不断前进的力量。在一切评价和价值都容易被动摇及改变的现代社会,与朋友间如磐石般坚固的友谊显得格外弥足珍贵。在秋史金正喜(1786年-1856年)的楷书代表作《默笑居士自赞》中,就能感受到其对于陷入困境,身心俱疲的老朋友始终不变的友情。

 《默笑居士自赞》,金正喜,1840年以前,卷轴/纸墨作品,32.7 × 136.4厘米,第1685-1号宝物

《默笑居士自赞》,金正喜,1840年以前,卷轴/纸墨作品,32.7 × 136.4厘米,第1685-1号宝物
秋史金正喜楷书的规范,默笑居士自赞

“默笑居士”意为“在应该保持沉默的时候保持沉默,在应该笑的时候笑”,是黄山金逌根(1785-1840)的号。由金逌根创作的有关这个号的文章,金正喜以楷书体书写出的作品就是《默笑居士自赞》。金正喜是朝鲜末期的知名学者及书法大师,他自创了“秋史体”的独特字体,被人们所熟知。他精通行书、隶书等多种书体。在学习一笔一划都要求工整端正的楷书时,将欧阳询(557年-641年)、褚遂良(596年-658年)、颜真卿(709年-785年)当作了范本。同时还受到了一些苏轼、黄庭坚、柳永、翁方纲的影响,他对中国六朝时代的楷书也十分关注,尤其对唐朝欧阳询的《九成宫礼泉铭》极尽盛赞之辞。

金正喜的楷书作品流传于世的并不多,因而极具价值,《默笑居士自赞》是金正喜楷书中最典型的代表作。在红底冷金纸上,以楷书书写,每行字都保持一定的字距与行距,工整美观,字体端正,一行四字,共21行82个字,文末盖有“阮堂”、“金正喜印”的黑墨印章。

 《默笑居士自赞》的右侧部分(右)和左侧部分(左)。金正喜以楷书书写,一行四字,共21行82个字,文末盖有“阮堂”、“金正喜印”的黑墨印章。

《默笑居士自赞》的右侧部分(右)和左侧部分(左)。金正喜以楷书书写,一行四字,共21行82个字,文末盖有“阮堂”、“金正喜印”的黑墨印章。

为保持结构工整,一笔一划都倾注了全部心血。像这样书写在井字格上的书体在中国唐代尤为盛行,在韩国发掘的新罗时代碑文中也发现了此种字体。金正喜书写的《岁寒图》跋文也是以在格子中书写楷书体的方式创作完成的。《默笑居士自赞》的楷书字体细长,笔划的变化极大,且有少许尖锐。整幅作品从柔软的笔触中可以感受到力量,堪称金正喜楷书的典范。作品整个框架参照了中国的欧阳询体,并结合了颜真卿的笔法,被外界盛赞为“既强劲有力,又不失自然流畅”。与散发出强烈隶书特色的《岁寒图》跋文的楷书体呈现出不同的韵味。

 《岁寒图》跋文,金正喜,朝鲜1844年,卷轴/纸墨作品,第180号国宝,孙昌根收藏

《岁寒图》跋文,金正喜,朝鲜1844年,卷轴/纸墨作品,第180号国宝,孙昌根收藏

 左侧绸缎的装饰部位上,盖有一个四方形阴刻白字印章,上书“金逌根印”,由此可知《默笑居士自赞》是由金正喜创作,在赠与黄山金逌根后,金逌根将自己的印章盖在了装饰部位上。

左侧绸缎的装饰部位上,盖有一个四方形阴刻白字印章,上书“金逌根印”,由此可知《默笑居士自赞》是由金正喜创作,在赠与黄山金逌根后,金逌根将自己的印章盖在了装饰部位上。

因这件作品上盖有“阮堂”、“金正喜印”的印章,学者们推测“默笑居士”是金正喜的号,《默笑居士自赞》是金正喜书写的有关这个号的文章,但是2006年国立中央博物馆在筹备特别展出“秋史金正喜:学艺一致的境地”的过程中,对这件作品的底纸和周围绸缎间隙上的印章进行考据后,推测指出这篇文章的作者不是金正喜,而是他的朋友金逌根。这件作品上共有89个印章,在连接上下底纸和周围绸缎处,分别盖有“醉翁”和“黄山”印各35个,作为合缝印。左右两侧的装饰部分,分别盖着9个和10个不同的印章。这些印章的字迹很难用肉眼分辨出来,仔细辨别可知这件作品与黄山金逌根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印章表明“默笑居士”极有可能是金逌根的另一个号。

下部盖有阳刻的圆形红字“黄山”印,作为合缝印,左侧绸缎装饰部位的最下端,盖有一个四方形阴刻白字印章,上书“金逌根印”, 由此可知《默笑居士自赞》是由金正喜创作,在赠与黄山金逌根后,金逌根将自己的印章盖在了装饰部位上。在“金逌根印”的正上方,盖有一个四方形的阳刻红字“默笑居士”印,从而加深了“默笑居士”与金逌根间的关联性。此外,右侧最下方的“玉磬山房”和左侧上数第四个盖印“玉磬书斋”和第五个盖印“缘境为戏”均为金逌根曾使用过的印章。这些印章的印泥为同一颜色,且是在同一时期所盖,因此可知包括“默笑居士”在内,均为金逌根的印章。再看文章的内容,沉默与欢笑贯穿始终,这与金逌根在1837年至1840年间罹患失语症,饱受折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学者们通过对印章的分析,提出金逌根为自己取了一个新号“默笑居士”,并创作了有关这个号的文章,再由金正喜代笔书写的推测。而2007年发现的资料则成为这一推测的有力佐证。

金逌根文集《黄山遗稿》被金逌根的后代子孙捐赠给了杨平环保农业博物馆,自此被世人所熟知。《默笑居士自赞》收录于这本文集的卷4,从而有力证明这篇文章出自金逌根之手。经过漫长的等待,终于寻找到了“默笑居士”的主人。

金正喜与金逌根的石交之谊

金逌根(字景先,号黄山、竹林)与金正喜、彝斋权敦仁(1783年-1859年)并称为三剑客,从小时起,就有着深厚的友谊。金逌根的祖籍为安东,是安东金氏势道政治的核心人物金祖淳(1765年-1832年)之子,也是纯祖(1800年-1834年在位)之妻—纯元王后的哥哥。当时,虽然位于庆州的金氏秋史家族和位于安东的金氏家族在政治上有着尖锐的矛盾,但是金正喜和金逌根通过诗书画方面的交流,形成了牢不可破的友谊。《黄山遗稿》中收录了讲述三人间友谊的文章。关于他们之间的独特友谊,金逌根做出了如下表述:

“我、彝斋和秋史就是人们所说的石交之谊(如磐石般深厚坚固的友谊)。我们见面后,不谈政治得失,不议论别人是非,也不追名逐利。只论古今,或品评书画。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忽忽若失…我的印章同他的姓名、字和号并盖在一起,就仿佛与他相见一样。如得到一幅古画,左右两侧的空白处都盖满两个人的印章,作为两人友谊的见证。不过,我们几乎可以说是天天相见。”

作为两个人友谊见证的印章成为破解《默笑居士自赞》秘密的关键钥匙。金正喜为了饱受病痛折磨的朋友,重温其写下的文章,将每个字都牢牢记在心间,一字一句地写出。金逌根亲手盖下自己的印章,以作回应。

在新的资料被发掘出来后,关于这件作品的创作时间也被查明。虽然一般认为这件作品创作于金正喜50余岁的时候,但是也有不同见解认为创作于其30余岁的时候。不过,根据文字的内容可知,金逌根在1837年患上了失语症,而其去世的时间为1840年,因此这件作品应该创作于1837年至1840年间。即这是金正喜在51岁至54岁间创作的作品。虽然准确的创作年份已不可考,但是这件作品确实是金正喜在 50岁出头时创作的楷书作品,因此极具意义。

金正喜与金逌根的友谊在1840年走向尾声。1840年金正喜被流放至济州岛,同年金逌根去世,他没能帮助金正喜从被流放地释放。很久以后,金正喜才在流放地听到这一噩耗,悲痛欲绝。

“当默而默,近乎时,当笑而笑,近乎中。周旋可否之间,屈伸消长之际。动而不悖于天理,静而不拂乎人情。默笑之义,大矣哉。不言而喻,何伤乎默。得中而发,何患乎笑。勉之哉。吾惟自况,而知其免夫矣。默笑居士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