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士族与明朝使臣的诗文唱和,奉使朝鲜倡和诗卷 : 徐 仑 希

对外外交的生动资料,《奉使朝鲜倡和诗卷》

朝鲜世宗32年(1450), 明朝第7位皇帝景帝(1449-1457年在位)继位后,派使臣出使朝鲜通报。明朝使臣与迎接其的朝鲜远接使间应答酬谢所作的“唱和诗”被收集起来,整理成册,即为《奉使朝鲜倡和诗卷》。该试卷中共收录了35篇诗文,其中包括明朝使臣倪谦(1415-1479年)所作的《雪霁登楼赋》和远接使申叔舟(1417-1475年)为该赋所作的唱和诗《和雪霁登楼赋》等2篇赋以及33首诗。33首诗包括倪谦所作的15首、郑麟趾(1396-1478年)和申叔舟各六首,以及成三问(1418-1456年)所作的5首。全部诗歌均为作者亲手所书,并盖有自己的印章。

 倪谦和成三问的唱和诗,《奉使朝鲜倡和诗卷》中,朝鲜1450年, 33 × 1600厘米,第1404号宝物

倪谦和成三问的唱和诗,《奉使朝鲜倡和诗卷》中,朝鲜1450年, 33 × 1600厘米,第1404号宝物

该诗卷的封面写有“明倪文僖公奉使朝鲜倡和诗卷”的标题和“光绪乙巳重装”、“唐风楼藏”字样。由此可知,清光绪31年(1905年),拥有藏书楼“唐风楼”的清末金石学家罗振玉(1866-1940年)对原件重新进行了修订。打开卷轴后,首页上可看到与倪谦生活在同一时代的王叔安以篆书体亲笔所书的“奉使朝鲜倡和诗册”字样。后面是清代唐翰题和罗振玉所写的跋文以及传入韩国后,金庠基、李丙焘、金斗钟、李用熙、全蓥弼、元忠喜6人在1958年所作的鉴定记。

朝鲜前期留存下来的资料并不多,这本诗卷中生动记录了当时朝鲜与明朝的外交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诗卷中收录了郑麟趾、申叔舟、成三问等的亲笔手稿,被评为研究朝鲜前期书法家的珍贵资料。

1 《奉使朝鲜倡和诗卷》书签
2 王叔安,奉使朝鲜倡和诗册,《奉使朝鲜倡和诗卷》正面
朝鲜与明朝朝贡关系的建立

平民出身的明朝缔造者太祖朱元璋(1368-1398年在位)生性多疑。在处理外交关系上,他怀疑朝鲜与北元(被朱元璋驱逐至蒙古地区的元朝残余势力)一直在暗中勾结,因此以朝鲜在外交文书上措辞不敬为借口,强行扣押朝鲜使臣或不许其进京。而刚刚建立国家政权的朝鲜只有获得当时东亚最强大的国家明朝的批准,才能树立起政权的合法性和王权的正统性。因此,每年三次派遣使者出访明朝,大献殷勤。但是明太祖强硬的态度一直未曾改变,直到他驾崩后,明朝才与朝鲜建立起正常友好的册封-朝贡关系。

派敕使倪谦通报明景帝继位及其出使的意义

1450年(世宗32年),明朝派使者倪谦出使朝鲜通报明景帝继位的消息。前一年,蒙古部族瓦剌也先 (Esen)大举进犯明朝,当时把持朝政的宦官王振鼓动明朝第6代皇帝英宗(1457-1464年在位亲率50万大军出征。御驾亲征的英宗在土木堡被瓦剌兵包围。英宗被俘后,他的弟弟登基继位,成为景帝。

1449年12月13日,翰林院侍讲倪谦与副使司马恂为颁布景帝登基诏书离开北京。27天后从北京抵达辽阳,又用了21天从辽东来到汉阳,在汉阳停留20天后,再用14天的时间从汉阳返回辽东。1469年收录了倪谦在出使路上所著诗文的《辽海编》正式出版。倪谦一行1月10日从辽东出发,抵达汉阳后,于2月3日经鸭绿江返回。在第3卷《朝鲜纪事》中将这段50余天的出访行程以纪事的形式记载下来 。《辽海编》的1、2卷中收录了其往返于北京和汉阳间时,将所见所感等作成的诗文。综合二者,即可还原出当时使团的面貌。《奉使朝鲜倡和诗卷》收录的诗歌主要为返回汉阳后祭拜成均馆宣圣墓时起至通过鸭绿江返回北京期间唱和的诗文。

倪谦之所以被委任为朝鲜使团的正使,是因其具有卓越的文学素养和创作能力,被其他官员誉为举世无双的“文学之士”。并且他担任翰林院侍讲一职,深受皇帝信任,是加强中朝友好关系的最佳人选。在倪谦担任使臣出访朝鲜前,明朝多以宦官为使,他们态度蛮横无理、肆意妄为,所以朝鲜十分希望明朝能派遣文学之士作为使者出访朝鲜。朝鲜听到倪谦出使的消息后,十分紧张,派出了当时首屈一指的三位文学之士郑麟趾、申叔舟、 成三问迎接他的到来。

迎接倪谦到来的朝鲜远接使郑麟趾、成三问、申叔舟

郑麟趾、成三问、申叔舟均是深受世宗宠爱的集贤殿官员,郑麟趾时年55岁, 申叔舟34岁, 成三问33岁。明朝使臣倪谦时年36岁。倪谦进入朝鲜境内后,创作了多首记行诗。在祭拜过成均馆宣圣墓后,开始与朝鲜远接使进行诗文唱和。一有时间,双方就会多次唱和诗文。起初唱和诗文时,带有一丝相互试探和较量之意。随着双方日渐了解,情谊加深,对对方的文学素养和人格魅力升起了敬佩之情,在分别时甚至曾一度伤心落泪。成伣在《慵载丛话》中提到倪谦曾对郑麟趾表示“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并对与自己年龄相仿的申叔舟和成三问生出惺惺相惜之情,与他们结为了兄弟。

 倪谦和郑麟趾的唱和诗,选自《奉使朝鲜倡和诗卷》

倪谦和郑麟趾的唱和诗,选自《奉使朝鲜倡和诗卷》
《奉使朝鲜倡和诗卷》,为编撰《皇华集》立下典范

明朝使臣和迎接他到来的朝鲜远接使间相互唱和的诗文被收录在一起,编撰成《皇华集》。而这种诗文唱和活动始于明景帝和朝鲜世宗时期。在此之前,明朝主要派遣朝鲜出生的宦官担任使臣,他们的角色就是宣读明朝诏书的信差。不过,自景帝继位后,开始主要派遣文学才能突出的文臣出使朝鲜。从《奉使朝鲜倡和诗卷》起,至仁祖11年(1633年)的180余年间,共举办过24次诗歌唱和活动,这些诗文按照时间被整理成《皇华集》。英祖49年(1773年),英祖下令将此前散乱的诗文收集起来,重新编撰成25本50卷 的《皇华集》。

 倪谦与申叔舟的倡和诗,选自《奉使朝鲜倡和诗卷》

倪谦与申叔舟的倡和诗,选自《奉使朝鲜倡和诗卷》
诗文唱和,展现朝鲜与明朝的尊严之战

朝鲜士族与明朝使臣间的文学交流不仅加深了相互的情谊,还让朝鲜高水准的文风藉以扬名中国,从而改善了明朝对朝鲜的看法。实际上,就连倪谦自己都对郑麟趾、申叔舟、成三问所作的唱和诗文惊艳不已,这为长期保持朝鲜与明朝的友好关系奠定基础。为了接待明朝使臣,朝鲜在向明朝上贡的同时,还积极选拔可唱和诗文的人才。正是有了这些努力,朝鲜才能在明朝灭亡前一直与其保持着友好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