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制之美的升华, 纯白的朝鲜满月形白瓷罐 : 金 炫 廷

朝鲜时代,王室和儒士推崇儒家思想,他们的高雅意趣和恬淡自然在美术品上发挥得淋漓尽致。这种纯洁素净、淡雅高远正是朝鲜白瓷的艺术特征。17~18世纪英祖和正祖时期制作的朝鲜白瓷也不例外。这一时期,朝鲜摆脱了倭乱(1592年-1598年)和胡乱(1636年-1637年)带来的影响,政治、社会、经济、文化实现全面复苏,迎来了第二段黄金发展期。

朝鲜时期制作的白瓷种类繁多,有纯白瓷、青花白瓷、铁画白瓷、铜画白瓷等。其中,朝鲜后期的代表性白瓷大罐就是“满月形白瓷罐”。

满月形白瓷罐, 朝鲜18世纪前叶, 高41厘米,第1437号宝物

满月形白瓷罐, 朝鲜18世纪前叶, 高41厘米,第1437号宝物

此类型白瓷出现于17世纪中后期,至18世纪中叶以前在朝鲜十分盛行,因形似满月,在上世纪50年代被命名为满月形白瓷罐。

满月形白瓷罐色泽洁白,给人以节制素雅之感 ,且造型圆润饱满,故被誉为展现了朝鲜白瓷的精髓。这是朝鲜满月形白瓷罐独有的特点,在中国与日本瓷器上未曾发现。

白瓷中蕴含着朝鲜的理想和世界观

朝鲜是一个重视“礼”的儒教社会。尚“礼”是儒家文化的传统,儒家思想认为人的道德修养是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良性运行的人性基础,是儒家礼仪的组成部分和必须遵守的规则。在《论语·颜渊篇》中,孔子提出“克己复礼为仁”,即约束自己返归于周礼就是仁,指出礼是仁的实践方法。

为践行礼,儒士们需约束自己,时刻保持节制。所谓节制,就是适度调整和控制自己的欲望与感情,不过度释放。儒士们注重内在的廉洁,渴望淡泊宁静的生活,对自然抱融洽为乐的态度,追求“知足常乐”。所谓淡泊是指恬淡寡欲、淳朴敦厚。白瓷中就体现了朝鲜儒士们追求的节制、纯净、淡泊和知足常乐的生活。

白瓷的工艺相较于青瓷更加精湛。胎土中不含一丝一毫的铁,成型后需经1250度的高温烧制,这一温度高于青瓷。当时,为提升瓷窑的烧制温度,需不断加柴炼烧。朝鲜初期,朝鲜王室指定白瓷为御用瓷器。京畿道广州因拥有丰富的白土和柴薪,非常适合烧制白瓷,因此中央政府将官窑设置于此。每满十年,为寻找柴薪,就需将官窑移设他处,到了英祖28年(1752年),最终固定在广州(现京畿道广州市)的分院里,寻求实现白瓷的稳定生产。

两次战乱的冲击让白瓷烧制变得混乱不堪。这对于历来十分尚礼的儒教社会朝鲜而言,可谓是极其严峻的问题。当时的白瓷颜色为灰白色,因青花进口受阻,只能以铁画代替。不过,到了肃宗(1674~1720年在位)时期,随着社会重新步入稳定,灰白的颜色再次变为纯白色。18世纪前期起,广州金沙里官窑开始生产纯白色的满月形白瓷罐。此时制作的白瓷反映了王室和儒士们的追求,朝鲜白瓷文化再次走向兴盛。青花白瓷上象征着儒士们高风亮节的梅兰竹菊四君子和中国的“洞庭秋月”、“张翰归江东”纹样也被赋予了韩国式的演绎。

白瓷兰纹罐 , 朝鲜 18世纪, 高 26.4厘米, 李洪根捐赠 白瓷兰纹罐 , 朝鲜 18世纪, 高 26.4厘米, 李洪根捐赠

白瓷山水梅鸟竹纹罐, 朝鲜 18世纪, 高 38.1厘米, 朴秉来捐赠 白瓷山水梅鸟竹纹罐, 朝鲜 18世纪, 高 38.1厘米, 朴秉来捐赠

满月形白瓷罐一尘不染的温暖纯白色

白瓷最重要的特点就是白色。无论是无纹的纯白瓷,还是青花或铁画白瓷,不一样的瓷胎白色会给人不同的感觉。朝鲜白瓷的白色并非一成不变。论其色调,主要包括如凝脂般的乳白色、犹如冬雪般的雪白色、略带灰色的灰白色以及微带青色的青白色等。

满月形白瓷罐的白色既不是朝鲜前期的纯白色,也不是中期的灰白色和分院的青白色。虽然大部分满月形白瓷罐呈乳白色,但也有例外。就连同一个瓷罐上,都呈现出不同的色调。

满月形白瓷罐, 朝鲜18世纪, 高49厘米,第262号国宝, 遇学文化财团 满月形白瓷罐, 朝鲜18世纪, 高49厘米,第262号国宝, 遇学文化财团

满月形白瓷罐, 朝鲜18世纪, 高44厘米,第309号国宝, 三星美术馆 满月形白瓷罐, 朝鲜18世纪, 高44厘米,第309号国宝, 三星美术馆

有的地方出现生烧或氧化发黄的瑕疵,还有的地方因放入罐内的液体渗出,产生了色斑。

因此,满月形白瓷罐的白色也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存在着多种色调。虽说都是白色,却又不尽相同。即使是冰冷的瓷器,也能让我们感受到温暖的气息。像满月形白瓷罐这样的大罐上不饰以任何纹样是绝无仅有的。满月形白瓷罐洁白的表面上空无一物,让人不由得产生将之填满的欲望。只有控制住自己的欲望,才能做到不添加任何纹样,只保持表面纯一色的洁白。满月形白瓷罐精美沉稳的白色表面激发出人们内心不同的感悟和情怀。这是朝鲜独有的特殊审美观念,展现出白色所蕴含的宁静淡泊之美。

满月形白瓷罐圆润的造型和温润的曲线

 满月形白瓷罐之所以精妙,在于其圆润的造型和温润的曲线。罐高与罐身最大直径几乎相同,罐体圆润,高度通常都超过40厘米。罐口较短,呈收口状,不过自18世纪中叶以后罐口变为垂直状。

白磁タルハンアリ(満月壺)、朝鮮18世紀、高さ46㎝ 白磁タルハンアリ(満月壺)、朝鮮18世紀、高さ46㎝

 满月形白瓷罐, 朝鲜17~18世纪, 高 43.8厘米,第310号国宝, 国立古宫博物馆  满月形白瓷罐, 朝鲜17~18世纪, 高 43.8厘米,第310号国宝, 国立古宫博物馆

因罐体过大,很难一次性用陶车成型,所以是上、下部分别制作后接合在一起的。

这种制作方法借鉴了中国明代初期的罐成型法,也是最为合理的烧制方法。中国大罐的接合部位修饰得平整光滑,因此看不到接合的痕迹。但是朝鲜满月形白瓷罐的结合部位在烧制过程中,常出现龟裂或变形,所以很难形成完整的圆形。

稍有些瑕疵的圆形白瓷罐在非对称中巧妙地展现出一种对称结构,从不同角度观赏,会呈现出不同的面貌。

并非所有的圆形都呈对称结构。这种形态让宁静素雅的满月形白瓷罐也显现出微小的差异与改变。如天上的月亮般给人圆润饱满、自然细腻的感觉。温润的曲线勾勒出满月形白瓷罐似制式化又非制式化的造型,展现出朝鲜独有的造型之美,堪称造型艺术的巅峰。

如照亮世间万物的明月

这件惊艳世人的满月形白瓷罐唤醒了无数画家和作家的艺术灵感及创作激情。画家金焕基创作了众多以满月形白瓷罐为题的画作。

月与罐, 金焕基, 1954年, 45.5×53.0厘米, 画布上的油画

月与罐, 金焕基, 1954年, 45.5×53.0厘米, 画布上的油画

他曾在图录≪白瓷颂≫中说道“我的作品中描绘的所有线条均源自白瓷。无论是恋人,还是山,无论是明月,还是鸟都是源于瓷器”。他从满月形白瓷罐身上发现了线条。
摄影师具本昌想要将从白瓷身上感受到的淡然宁静表现出来。

 无题, 具本昌, 2011年, 190.0×151.0厘米

无题, 具本昌, 2011年, 190.0×151.0厘米

用照片记录下最具白瓷特色的瞬间,而这一瞬间正是白瓷最为淡然宁静的时刻。他从满月形白瓷罐身上发掘出新的颜色和韵味。
明月高悬天幕,照亮世间万物。就像同一个月亮在赏月人的眼中却呈现出不同姿态那样,从神秘的满月形白瓷罐身上,每个人都会发现不同的美。满月形白瓷罐中蕴含着崇尚淡泊与节制的玄妙纯白世界,展现出朝鲜审美观念的精髓,代表了朝鲜时代的独特之美。满月形白瓷罐从古到今、直至未来,都将是引领人们获得新灵感,完成新创造,走向新世界的大门。